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把关注重心转到创新型减碳,转向进取性战略
电动化并不等于绿色化,汽车的电动化必须立足绿色能源的基础之上
只有从谁需要二氧化碳入手而不是谁排放二氧化碳入手,才能解决当前捕集端(C)和利用端(U)严重脱节的问题,打破传统CCUS的痛点
金融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如何规避预想之外的负面影响?气候信息披露、贴标分类法、碳定价等策前路何往
国际能源市场的大幅波动加剧了全球对能源、资源安全的隐忧。价格上涨背后有哪些因素和主体在博弈?人类会从此进入高价能源时代吗?如何把握公正转型路径,关注结构转型阵痛当中的人?
事实证明,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气候目标最安全、最清洁、最经济、最快捷的选择。世界核电产业正迎来不可逆转的大型电站关闭退役潮
“双碳”背景下,废钢资源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凸显,废钢价格也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位。随着中国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比例和综合废钢比逐步提升,废钢需求大幅提升
找到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点,应当是企业现阶段发力的重点
对火电新建、改造、退役等的决策需要考虑已存在且将来必须要负担的外部成本。在理顺消纳关系的前提下,风电和光伏发电能否在能源结构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由它们的生产成本决定
一些城市的成功案例表明,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水平环境保护和高效率低碳转型,可以是一个互相促进、正相关的关系
为了实现能源经济深度低碳化,未来10至30年间中国必须加快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占比的步伐,极大提高各个行业的能源效率,全面提高电气化水平
锂能源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未来技术革新的方向也将影响锂矿行业的发展。电池仍是电动汽车最大的弱点
推动社会进步的顶层逻辑,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之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发展阶段,现在正进入依靠内生发展动力来实现平稳增长的2.0阶段
氢能在我国的发展,面临认知局限、高碳锁定、成本高昂、供需脱节、技术缺失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理念升级、机制创新、合理谋划等方式将其引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存在主辅两条轨迹:主线是以能量密度作为逻辑,辅线是高碳化的能源向低碳和无碳转型。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可以来自化石能源并摆脱碳键
国家层面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继续投入,全面摸清家底,作好资源保障和储备
现行规划环评制度与“多规合一”的规划制度改革方向存在错位,有必要对现行规划环评制度开展同步改革
“归因科学”的进展意味着,对因气候变化而境遇恶化的极端天气受害者的资助,未来可能找到新的资金来源
如果将丹麦的成功做法和最佳实践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尽快建立一个全国平衡统一的电力和能源市场体系,将有助于国内加快实现能源绿色转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
作为最重要的生态产权市场之一,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允许谨慎地不看好,但已经出现的问题不允许放任地不作为
应以环境治理名义开征环境税,但在设计环境税的过程中,务必考虑到其他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协同性,否则环境税只能是一场市场的盛宴而已
以北京市为例,垃圾管理的社会成本总额达99.23亿元,占北京市当年财政支出的2.1%,人均垃圾处置支出高达480.5元/年。垃圾处置社会成本已经非常高,垃圾减量已刻不容缓
不基于利益的合作总是难以为继的,这从此前的《公约》《京都议定书》就可窥得一斑
巴黎协议基于各国自下而上的自主承诺已无悬念,但即便如此各国的自主承诺目标在新协议下也不会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其中主要的障碍在于美国
我国核电站部署必须有禁区、有红线,比如首都圈、敏感的长江流域、国防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地带等,绝对不能放置核电站,更不能作为未经实践充分验证的核电技术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