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40年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变迁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9年第4期 出版日期 2019年07月01日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变迁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与中国发展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呈正相关的
据统计,1979年 -1991年,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0版)在中国先后印刷10次,发行10.39万套。 萨缪尔森随之成为中国经济学界最熟悉、最受追捧的西方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其地位由最初的被批判到现在的被重用,真可谓“冰火两重天”。这个变化过程及其原因颇值得研究。

以批判为主的阶段:

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随着中国打开国门,西方经济学伴随着外国产品和设备输入中国。不过,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少量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和教材在中国翻译出版或再版,主要不是作为学术产品引进的,而是作为批判的反面材料引进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虽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少数一流大学开设了,但是,课程的名称通常是“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其内容主要是评介西方经济学流派,能够系统地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高校很少。所以,这门课程在改革开放之初往往不是独立开设的,而是放在经济学说史这门课中去讲授,或者在经济学流派专题讲座中去讲授。

版面编辑:刘潇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