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出口退税的情形已十分普遍。若某些类别商品的超额出口退税过多,出口增长过快,也极易造成对方国家的反制,这时,综合评估超额出口退税的影响,可能只是带来财政收入的流失
《意见》较好地处理了统一规范和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在一些重点领域提出了明确的统一规范的改革方向,也在很多领域留白,留待各省自己决定
疫情的冲击是暂时的,下半年复工复产,经济有望进入快速恢复期,全年GDP有望迎来柳暗花明
一种观点认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管住的是输配电网,放开的是发电和售电,这是一种误解。以“配售分离”替代“输配分开”无异于偷梁换柱,无法形成真正合理的电力体制架构
国外资本市场除了提供至关重要的资金,还提供了更为关键的机制,这些东西促使一大批中国公司从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若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极端下滑状况,叠加对上下游的影响以及疫情影响,会加速金融风险暴露,届时,将拖累中国GDP及加大城镇居民就业压力,导致地产财政收入骤减,综合的负面影响或令中国经济不可承受
即使当前货币相对宽松,在对房企严格管控以及影子银行的严厉打压之下,再也不会出现大水猛灌房市的现象。各地政府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在需求结构发生调整的情况下,调整供给结构,实现供求关系新平衡
2021年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深刻变革之年,市场重心从处置不良贷款转向化解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风险。2022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务仍然艰巨
“我们最大的战争是与我们自己的战争”,对全球思维的开放态度,是反映一国实力的先行指标
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持续靠前,中国制造业逐步接近美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地位,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可以发现中国国债收益率变动有与经济短周期现象相仿的周期规律性。流动性及以GDP增速为代表的经济基本面之外的短周期才是引起中国国债收益率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
怎样用政策托举“六稳六保”的目标?今年GDP的考量逻辑和变化趋势如何?对一些大型房企“大而不倒”以及房地产调控有怎样的反思?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转型该何去何从?
在跨周期调节的顶层设计下,在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继续释放中,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全年5.3%左右的实际增速,“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将成为中国经济蜕变的“第二春”
美国通胀和中国房地产,是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的两个关键变量
城市的住宅、商业和公共建设用地的供给数量应该和就业、户籍人口或者参加社保人数等指标紧密挂钩。中国人口在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这是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专项债券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资金闲置、使用效率低和投向不合规等问题
从“红得发紫”到“产业寒冬”,如何跳出风口与泡沫,看清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院士回归技术本质,评述AI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进行第二次进口替代涉及的高端产品,一般不是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些市场规模较小、专门化程度更高的专精特新产品、材料、部件或器件
近年来中国居民部门收入占比逐步提高,但仍处于国际偏低水平,其中劳动报酬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家,使用因果推断的前沿计量方法,对传统的理论结论提出了挑战。无论好坏,他们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走向
本轮全国大限电说明,中国电力系统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博弈未达平衡。政府借此优化电价机制,完善能源供应结构,有助于先立后破达成“双碳”目标
由于大量显性和隐性的地方债务都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与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率紧密相关
随着中国服务贸易参与全球垂直分工体系不断深化,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不断升级,如何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拜登及民主党围绕着3.5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的推进行动,不仅会直接服务于2022年中期选举及2024年美国大选,而且大概率会提振市场对于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国内资本市场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完善政策,促进制度创新,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促使中国诞生伟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