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玲 孙晋 薛澜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
中国正进入全场景人工智能算法时代。人工智能算法既被广泛应用于线上消费场景,也被大规模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方面,在私人部门,每天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了超过2600万单出行推荐;在公共部门,人工智能算法广泛参与交通信号、地铁班次、路灯照明和交通系统运维管理。
但与此同时,大规模应用的出行商旅领域,也成为较早暴发算法应用争议的“重灾区”,引发了“算法公平”的社会大讨论,进而对算法治理秩序的完善提上日程。
时代需要算法公平
围绕着“算法公平”的代表性争议案例,是出行商旅领域“大数据杀熟”。《人民法院报》2021年7月13日公开的中国“大数据杀熟”第一案中,携程平台有违公平,将挂牌价1377.63元的商旅商品以2889元高价出售给享受8.5折优惠价的钻石贵宾客户。最终,法院判决携程赔付差价,支付3倍差价作为赔偿金,并要求携程修改“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去除对用户非必要信息采集和使用的相关内容,修订版本需经法院审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