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金融角度看激励创新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25年09月01日第5期
为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能有效服务科技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
2025年7月28日,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燧原科技的展台。腾讯投资燧原科技,并在AI训练芯片、推理芯片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推动了技术的落地和应用。这是一个企业风险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的好例子。

  文|田轩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当前,中国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政策优先级,同时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关键位置,二者共同构成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外部原因。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传统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正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倒逼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外部挑战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改革开放前占美国约10%一路攀升,在2021年一度达到其77%,目前维持在66%左右。历史上,仅有苏联和日本的GDP曾达到美国的60%,但都未能持续突破。苏联已经解体,日本目前徘徊在20%以下。这一地位的转变,使得中国被美国视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面临空前的外部压力。美国屡屡发布涉华实体清单,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等竞争法案,严格限制对华高科技投资和关键技术出口,重现了当年打压日本时的策略。但是,与当年已是发达国家的日本不同,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位置,比如中国全球价值链上游度仅为0.01,远低于美国的0.29。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