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诸城看国企改革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6年第6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01日
国有资产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使企业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也只有在流动中才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诸城企业改制是成功的。激发了企业的活力,积累了比较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也分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最近,我去了山东省诸城市调研,重点是了解诸城国有企业改制20多年来前后的变化,调研中,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诸城国有企业改制前后的鲜明对照,改制前积重难返,改制后成效显著。

  我为什么要去诸城调研?因为上世纪90年代诸城国有企业改革风风雨雨,姓“资”姓“社”争论不休。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省长李春亭要我去做报告,给省领导和厅局级干部讲讲国有企业改革。会上,有人提出,诸城国企改革议论纷纷,认为诸城的改革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只能按邓小平同志说的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我看到一份对300名诸城青年职工的问卷调查,问卷的题目是:“假如有人偷国家工厂的东西,你怎么办?”答案有三个选择:(1)与小偷作斗争;(2)装作看不见;(3)你偷我也偷。问卷回收的结果是:选择与小偷作斗争的只有14人;选择装作看不见的220人;选择你偷我也偷的66人。这说明,这种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职工并不关心,所以有人说:“国外有一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当时,对企业亏损并不在乎,“亏损好,亏损好,评比检查不来了,工资奖金少不了”。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版面编辑:张柘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
赞 赏
1人已赞赏
赞赏是一种态度
  • 1
  • 3
  • 6
  • 12
  • 50
  • 108
其他金额
其他金额(元):
赞 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