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也谈清代早中期海洋贸易问题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25年07月01日第04期
清朝的限制对外贸易是客观事实,是个历史悲剧
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很快产生了近代工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一跃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和货物贸易中心。图:陈骥旻/中新社/视觉中国

   文|王明远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研究员

  去年冬天及今年春天,笔者先后探访了多个东南海洋贸易遗址和纪念馆,它们包括宁波市舶司旧址、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泉州市舶司旧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潮州博物馆、广州十三行旧址及博物馆和粤海关博物馆。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和文博事业,这些博物馆布展有了显著改进,笔者看到了详细的实物资料和档案资料,收获甚丰。

  最近一些年,随着新资料的出现,学术界围绕清朝海外贸易的规模,“一口通商”是否限制了其他港口的贸易,是否阻碍了中外文化科技交流,清朝是“闭关锁国”还是“自主限关”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笔者结合此前的学习积累,谈谈对清代海洋贸易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也请学界专家批评指正。

版面编辑:肖子何

视听推荐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