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双循环”:核心脉络、战略意义与行动框架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20年第6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01日
“十四五”期间料将是“双循环”的关键成形期。随着六大支柱的确立和巩固,中国经济“双循环”有望逐步畅通运转,平稳发挥化危为机、化变局为新局的长远效能
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时代率先企稳反弹,由此居民收入的增速在短期波动之后,有望在全球视角下保持长期优势。 图/财新记者梁莹菲
 

文|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文|钱智俊
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5月至今,政策层多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一历史性变革,三大基础性问题亟待逐层理清。一是“是什么”,即“双循环”具有怎样的内涵与脉络,尤其是内、外循环存在怎样的新关系。二是“为什么”,即在当前及未来形势下,“双循环”指向了怎样的时代职能与战略意义。三是“做什么”,即需要从哪些关键领域发力,以加快形成“双循环”。我们认为,从核心脉络来看,“双循环”新格局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主动适应全球百年大变局、顺势引领“升维竞争”的中国经济发展新体系,将在多维的动态演进中迈向行稳致远的总体目标。从战略意义来看,“双循环”新格局是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框架,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步。从行动框架来看,开创“双循环”新格局,关键在于打造六大支柱,包括需求升级、供给升级、金融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现代化、数字经济发展与国际定位升级。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料将是“双循环”的关键成形期。随着六大支柱的确立和巩固,中国经济“双循环”有望逐步畅通运转,平稳发挥化危为机、化变局为新局的长远效能。

“双循环”是应对全球大变局的中国经济发展新体系

版面编辑:张翔宇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