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人工智能赋能技术估值

2025年07月01日第04期
AI赋能技术估值不仅是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积分体系的有力补充,更是推进科技金融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金融强国”的有效路径
news 原图 2025年5月6日,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之畔·远古对话——古动物化石展”现场的巡游机器人与游客互动。当日,一场“AI赋能文旅景区景点巡游活动”在兰州举行,机器人和机器狗来到当地多个景点进行巡游,吸引市民游客围观。图:李亚龙/中新社/IC photo

   文|傅晓岚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

   文|傅晓青
   澳门大学教授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金融已成为国家战略竞争力的关键支柱。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2024年,全球无形资产规模已高达80万亿美元,远超有形资产规模。然而,技术估值仍处于“千人千价”的原始状态,其不确定性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中国正加速建设科技强国,但据《2024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报告》显示,高校技术转化率仅为38%,其中因估值分歧导致的交易失败占比高达63%。同时,虽然科技金融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伪科技”项目泛滥,部分企业通过包装技术概念骗取科技贷款或政策补贴,不仅挤占了有限的金融资源,还加剧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风险。审计报告显示,2023年有4家银行680亿元名义上的科技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另一方面,科技支行能力不足,部分科技支行缺乏专业人才和风险评估体系,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银行甚至降低风控标准,盲目追求贷款规模增长。此外,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将科技贷款利率压至成本线以下,导致资金流向低效企业,挤压了真正有潜力创新企业的生存空间。区域间科技金融发展不均衡也日益凸显,一些地区缺乏科技创新土壤,科技金融业务难以开展,而北上广深等科技资源密集地区则竞争过度。如何破解这一难题?2025年5月13日,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下称《政策举措》),提出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这些政策涵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多个领域,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本文将结合现有理论创新与实践案例,探讨人工智能(AI)赋能的技术估值方法如何补充现有的创新积分制,赋能科技金融开放生态建设,实现技术与体制变革的双向促进,推动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

版面编辑:刘春辉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