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负利率政策的经济学逻辑

2019年11月01日第6期
在温和通胀的前提下,潜在产出是决定执行负利率的根本锚。也就是说,在中美经济增速回落到充分低之前,并不适合执行长期负利率政策

供职于中国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

  2019年至今,全球负利率债券市值屡创新高,对机构的资产配置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前瞻指引、量化宽松、负利率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作用机制,以及美国不采取负利率政策的原因。其次,考察了五个负利率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目标、内容、规模与利息支出。目标上,瑞典和欧元区央行是为了提高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瑞士和丹麦央行是为了稳定汇率,日本央行则兼有上述两个目标。内容上,五个国家主要是针对银行准备金账户征收利息,其中,瑞士央行、日本央行、欧央行分别推出了利率分层体系缓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丹麦央行则仅对隔夜存单征收利息。规模与利息支出方面,因考虑到商业银行的成本,央行仅对金融机构的少量头寸征收利息且在利率调降的同时逐步扩大免息额度。再次,研究了负利率政策对银行业系统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息差收窄而非利息支出是影响银行业营利下降的主要因素,当前规模下降和息差收窄的共振效果预示银行业营利前景不容乐观。又次,考察了政策利率向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本文介绍了债券负利率产生的原因、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转负的背景情况,并总结了全球负利率债券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最后,比较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际利率与中性利率水平。本文认为,参考成熟经济体产出增速与实际利率之差的均衡水平,金融抑制、高储蓄率压低了中国的实际利率,并使得财富从居民部门向企业和金融部门转移。长期看,中国产出增速与实际利率之差应向成熟经济体的均衡水平渐进。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