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从诸城看国企改革

2016年11月01日第6期
国有资产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使企业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也只有在流动中才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最近,我去了山东省诸城市调研,重点是了解诸城国有企业改制20多年来前后的变化,调研中,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诸城国有企业改制前后的鲜明对照,改制前积重难返,改制后成效显著。

  我为什么要去诸城调研?因为上世纪90年代诸城国有企业改革风风雨雨,姓“资”姓“社”争论不休。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省长李春亭要我去做报告,给省领导和厅局级干部讲讲国有企业改革。会上,有人提出,诸城国企改革议论纷纷,认为诸城的改革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只能按邓小平同志说的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我看到一份对300名诸城青年职工的问卷调查,问卷的题目是:“假如有人偷国家工厂的东西,你怎么办?”答案有三个选择:(1)与小偷作斗争;(2)装作看不见;(3)你偷我也偷。问卷回收的结果是:选择与小偷作斗争的只有14人;选择装作看不见的220人;选择你偷我也偷的66人。这说明,这种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职工并不关心,所以有人说:“国外有一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当时,对企业亏损并不在乎,“亏损好,亏损好,评比检查不来了,工资奖金少不了”。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版面编辑:张柘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