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中国改革》 杜珂
与我对公益界人士肩负使命、维护权益的印象不同,人类学博士刘源投身公益行业的初衷,竟然是因为觉得这个行业“好玩”。
硕士毕业后的一次志愿者经历,点燃了刘源内心要去探索世间百态的兴致。在与不同灵魂的对话里,她收获了无尽的欢愉:有人为了更多时间做公益,主动要求降薪,甘愿做一名普通工程师;也有人不远千里奔赴西藏,每天从工作站出发,在路边搭车到保护区静静地数藏羚羊,傍晚再搭车返回。她觉得这些人“好玩”——“一个人竟然还可以这样生活?”而牧民在高原牧区的生活更想让她去一探究竟,她内心对“人”的好奇心不断萌动:为何人类有如此丰盛的生命样貌?不同地方的人又是如何找到自洽,安顿彼此?自称有颗“八卦心”的刘源,最终决定投身公益实践。她去观察各地贫困人口所处的本土知识系统;资助在地NGO自下而上地协助贫困人口自觉地解决问题;以专业学养提炼公益组织的社会创新经验,形成政策建议;与公益同道发起读书会;主持“息壤学者支持计划”,推动青年学者进入社区废弃物管理等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发起公益组织行动研究,激励一线社区行动者系统整理自身行动。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