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科学智能:一条崭新的起跑线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25年07月01日第04期
未来的科研,将从高度依赖科学家的“作坊”,走向AI自主完成科学发现的平台。这一转变可能会锁死后发国家的赶超,却也是中国制造突破“卡脖子”和科研转化瓶颈的机遇所在
2025年4月9日,北京首创·郎园Station,2025人工智能“巨”场·中国AI创造力大展现场。图:帅虎/IC photo

  文|史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在经历过早期ChatGPT横空出世所带来的震撼之后,随着DeepSeek的崛起,乐观的人士认为,即使美国在原始创新上领先,中国依靠巨大的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仍然可以快速追赶。这样的规律此前在制造业适用,在未来的AI时代也应该适用。原始创新的风险巨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技术的发明人和最终受益人往往不是一个人,“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似乎仍是划算的买卖。

  然而,AI带来的挑战绝不仅仅在工程应用层面。如果上游知识发现的源头,也就是基础研究也被AI颠覆了呢?如果在AI的帮助下,未来原始创新的速度能超过工程追赶的速度,那么无论怎样“内卷”都难以跟随,更别说赶超了。小说《三体》中有这么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外星高维文明通过操纵一种超级智能体,锁死了地球上的知识发现,科学家既无法突破现有理论框架,也无法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基础研究出现系统性停滞。

版面编辑:王影

视听推荐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