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第374期

新常态:中国经济过大关

出版日期:2015-01-15
《中国改革》2015年第1期
导读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新一年经济发展最重大的课题。

封面报道

新常态:中国经济过大关

(0)
新常态 大逻辑

要抓好改革措施的落地,要产生实实在在发展的效果,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这才叫改革真正完成了

(0)
2015中国经济五条主线

本届政府在过去两年铁腕反腐,整肃吏治,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执政能力有明显提升,为接下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真正元年

(0)
潜在增长率究竟几何

至202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仍会在8%以上,目前盛行的对潜在增长率明显放缓的担忧未免夸大其词

(0)

前言

理智之年

《中国改革》要形成自己的思想力量,它既不高深,也不复杂;它是常识,是公理,也一定能为普普通通的民众理解、接受,并付诸行动。——子曰:道不远人

(0)

调查

浙江:改革破解“生死结”

浙江改革已形成完整框架:通过限制政府权力,重塑政府和市场边界;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民财产权,调整城乡关系;通过全省空间整体布局,改变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调节地区关系以及经济与环境关系

(0)

国是

教育改革的最大红利是什么

重启教育改革,就是希望能够真正地为教育松绑,解放教育的生产力,真正地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0)

经济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完善顶级层面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思路,就是成立一个由国务院领导挂帅的、由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的国家国有资本管理委员会,将现在的国资委、社保基金理事会等改为其办公室或办事机构,对委员会负责

(0)
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探索与搭建——对2014年货币政策的回顾及对2015年货币政策的展望

“松紧适度”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和弹性都还很大,预计2015年货币政策可以概括为“稳定总量、优化结构”八字方针

(0)
从美元隐痛看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着力点

现在美元不会让位,人民币也没有登基的实力。包括利率和汇率政策在内的短期政策应该根据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来定夺,而不是囿于是否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0)
走出新股“定价迷途”还须辟新路

要解决新股定价难题,除了坚持推进注册制改革的整体方向,引入新股发行“美式招标法”定价或可一试,正在修订的《证券法》应对其预留空间

(0)
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再读张培刚先生的《农业与工业化》

中国近30多年来大规模的社会制度变迁和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历程,无疑再次证明了张培刚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部历久弥新的发展经济学经典之作

(0)

治理

冤假错案是怎样酿成的

每一起冤案的发生往往都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违背规律的限期破案、先入为主的片面取证、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徒有虚名的相互制约⋯⋯

(0)
深圳、浙江和天津统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比较

市场监管局与食药监局并列的深圳模式,可以被一些监管基础较好的地区借鉴

(0)

地球

巴黎气候会议:最后的机会

近20年后,气候大会再临关键时刻。欧盟之外,中美首度联合发力,2015年大会东道国亦展开浑身解数。如何实现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内的目标,巴黎被期待

(0)
史蒂芬·科恩:雾霾会教育年轻人成为环保主义者

长远来看,环境管理带来的好处将远远超过其花费,也许对于某一家公司,或者在某一个时刻点的维度上看不到这一点,但对于总体社会来说,一定是这样

(0)

影像

罗斯高: 不只做旁观者

陈辞于庙堂之高、奔走于垄亩之间的人生轨迹,让他比绝大多数中国问题研究者获得了更多的实际改变中国的机会

(0)

史通

“七五”计划建议的起草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争取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改革

(0)

随想

论“解释鸿沟”

放弃了孤立空洞的主观感受说法,不可逾越的解释鸿沟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不过它不是被科学解释所填平的,而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它是在理解中被消解的

(0)

峰会

新常态 新改革——第五届财新峰会专辑

(0)
构建大格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顶层设计要有大格局,具体实施同样需要大格局。艰难困苦已成过去,前路仍然崎岖漫长。希望在前方

(0)
朝向2020

政经格局明晰,改革纲领已备,次序初定:承认市场决定性作用,国资国企再改革,金融市场化只待最后一跃,以土地改革再造农村⋯⋯2020年前这场“全面、深化”改革将重塑中国,全世界都在期待

(0)
法治维新

十八大后的反腐正向纵深扩展,以治标赢得时间。高扬法治,从体制机制上铲除腐败根源,是反腐的治本之道。 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推进反腐败法治化为突破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0)
财税体制重塑:政策与影响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2014年提速: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0)
环境:拐点何时来?

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已给公众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还会继续影响未来。那么,中国何时能到达环境拐点,即环境停止恶化,走上好转之路?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是一个高目标,若实现,意味着经济大转型,中国进入低碳社会。许多人冀望,中国那时候也能拥有碧空和蓝天。环境拐点何时到来?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智慧尽快越过环境拐点?

(0)
互联网金融:颠覆与创造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热潮翻涌,短短几年已形成与传统金融分庭抗礼之势。一方面,从电商、P2P网贷到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新兴互联网企业以破竹之势,撕开了传统金融业市场的口子,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生力军;另一方面,从银行系电商到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从直销银行、银行系P2P,到网络券商、众筹发端⋯⋯传统金融行业正在拥抱互联网,寻找线上线下融合、决胜天下的蹊径。功夫不仅在技术。互联网影响下,金融深化加快,金融改革提速,挑战正全方位到来

(0)
土改、城镇化与经济转型

土地改革事关城镇化推进,事关经济转型和社会公平。

(0)
教育和医疗改革:市场创造新机会

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落后于经济改革,甚至落后于政治改革。滞后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瓶颈。教育改革如何推进?如何打破公立教育的垄断?现有市场存在什么问题?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在哪里?

(0)
麦金农与中国经济改革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是极少数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海外经济学家之一。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关于中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及汇率并轨的建言,对那一轮中国经济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0)

启事

合刊声明

因编务调整,本期《中国改革》为第1、2期合刊

(0)